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626264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期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前2013年1-6月和药师参与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手术病历,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给药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临床药师;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干预

    卫生部2004年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各级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对于医院在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卫生部于2009年3月发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1]和2011年4月发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反复强调围术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本院从2013年开始以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为管理切入点进行整改,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合理性。本文拟选取药师干预前后两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以考查本院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两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以2013年1-6月的病历资料为干预前组,2014年1-6月的病历资料设为干预后组。对两组病例进行筛查,入组病例均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患者体温、血象正常,无其他并发感染。筛查后干预前组取得有效病例1581例;干预后组取得有效病例2508例,然后对各病例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1.2 方法 对调查的两组病例分别填写调查表格,资料来源为住院病历和术后随访,统计两组病例手术名称、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疗程等情况。

    1.3 合理性评价标准 参照有关指南和规定[3-5],并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具体评价指标与合理性评价标准,判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与否,见表1。

    1.4 干预措施 (1)由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临床专家组成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根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并监督其执行情况;(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每月抽取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经济处罚并与相应科室考核挂钩;(3)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查房治疗,为临床医师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6];(4)实行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制度;(5)在临床药讯上开设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栏,通报不合理用药情况[7],安排抗菌药物专家做讲座,让医生更熟悉药品应用;(6)临床药师参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数据上报工作,并找出本院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8]。
, 百拇医药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平均年龄、体重、男女比例、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合理情况比较 干预前组1581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8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9%,抗菌药物合理比例为21.5%;干预后组2508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73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5%,抗菌药物合理比例为97.3%。两组比较,干预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组有所下降,干预后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显著提高(P<0.05)[9]。

    2.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频次使用率 干预前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5大类9个品种;干预后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3大类4个品种,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频次

    抗菌药物类别2013年1-6月(n=488)

    2014年1-6月(n=739)

    使用频次(例次)构成比(%)使用频次(例次)构成比(%)

    青霉素类30.6100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45092.2172798.38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91.8400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20.4100

    头霉素类102.0510.14

    氟喹诺酮类10.2000
, 百拇医药
    林可酰胺类132.66111.49

    2.4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根据表1评价标准,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见表3。

    3 讨论

    3.1 严格预防用药指征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免疫缺陷者等高危因素时考虑预防用药;且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干预前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超过30%,无指征用药高达21.31%。经过干预后,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30%,无指征用药仅为0.54%,较前有明显改善[10]。

    3.2 合理选择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选择要综合手术切口的病原菌和药物的抗菌谱。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金葡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故药物的选择应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对头孢类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选择的不合理比例为5.12%,品种除了第一代头孢菌素外,还有青霉素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甚至还有氟喹诺酮类。经过一年的干预,干预后组药物品种选择的不合理比例为0.1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择的不合理性明显下降[11]。, 百拇医药(王惠霞 毛国富 丰奕恒)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