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625981
皮肤瘙痒神经传导介质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期
     【摘要】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瘙痒; 神经传导介质; 综述

    皮肤瘙痒是在皮肤黏膜上引起迫切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是许多系统性疾病和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可以泛发全身,也可以局限于某些部位[1]。瘙痒的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研究已证实瘙痒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些化学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通过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上的受体结合而介导瘙痒。因此明确瘙痒的神经传导途径和传导介质对于今后瘙痒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瘙痒的神经传导途径及传导介质作一概述。

    1 瘙痒的神经传导途径

    1.1 中枢机制分析 根据Andrew等[2]的研究发现,一组组胺在猫脊髓活动中,通过特异的背侧角神经元投射到丘脑,然后这些神经元通过对经电离子透入疗法进入皮肤的组胺选择性的发生反应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