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621312
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4期
     对照组患者予以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静脉应用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每位患者均按照25~30 kCal/(kg·d)的总热量供给,第1~2天内静脉输入热量预算值的50%,随后逐渐增至全量。10 d后逐渐给予胃肠内营养,并渐减少胃肠外营养供给量[7]。治疗期间注意输液速度及总量,观察并评估心功能情况,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保证基本总热量基础上,合理应用胰岛素调控并检测血糖[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1 d和21 d的生化指标、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谷丙转氨酶(ALT)。并发症的监测包括消化道出血、多脏器损伤及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入院后1 d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1 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蛋白、甘油三酯等营养储备指标的消耗少于对照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