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621447
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对比(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4期
     1.2 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1)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多伴有发热;(2)伴有脑实质损害的体征以及症状;(3)病毒病因学检查显示主要有脑脊液病毒培养及鉴定,脑脊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测定;(4)脑脊液检查显示多数患者可为非化脓性变化;(5)脑电图检查显示广泛高电压δ波[4]。排除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化脓性脑膜炎。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解痉、退热、营养脑细胞及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同时进行支持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0 mg/(kg·d)(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294),每4~6小时1次,每次40~125 mg,连续滴注3 d;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5 mg/(kg·d)(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514),静脉注射每次2~20 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6 h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连续滴注3 d。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疗效情况。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价标准 效果差是指患者在治疗14 d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仍未完全消失;效果良是指患者在治疗7~14 d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