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2556642
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18期
     1.4 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手术效果的三项标准为创口愈合情况、咬合关系以及后遗症。术后咬合恢复效果可划分为优、良、差三级,优:咬合关系正常以及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良好;良:术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差:术后咬合关系异常,骨折断端处发生移位[4-5]。根据外科手术切口评价标准评价创口愈合情况可划分为甲乙丙三级愈合[6]。后遗症包括耳前区疼痛感、颞颌关节弹响、钛板排异取出、钛钉脱落、下唇麻木及面部不对称等[7]。

    2 结果

    70例患者术后3个月观察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优69例,所占比例为98.6%,良1例,所占比例为1.4%;创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68例,所占比例为97.1%,3个月后经复查三维CT可见微型钛板骨折复位良好,骨密度不均,达到愈合标准,其中3例伤口感染,2例局部换药,采用庆大霉素冲洗、加压包扎后骨折愈合良好,1例尽管切口愈合良好,但3个月后经CT复核骨折处骨性愈合不良,借助钛板,可保持基本咬合。后遗症包括:短时面瘫3例,上唇麻木4例,耳前区疼痛4例,颞颌关节弹响6例,观察治疗后颌面部骨折愈合基本良好,无钛钉脱落、排异反应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随着医学学科的不断拓展,耳鼻咽喉颈外科学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相关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颌面部复杂外科以及骨折就诊率也不断增加。因颌面部解剖位置比较特殊,上与颅脑相连,下与颈部相连,血液循环丰富,为食管以及气管的起点处,一旦发生骨折,容易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因受到血肿压迫而发生窒息[8]。且颌面部骨折发生后,会破坏面部外形,影响美观以及正常的咀嚼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钢板内固定术、颌间结扎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需将颞下颌关节制动,长期这样会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不利于面部功能的早日恢复[9]。因此,临床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固定颌面部骨折,不仅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还能维持骨折部位三维稳定,实现较好的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早日愈合,功能的早日恢复[10-11]。微型钛板的成形性良好,可与颌骨表面保持紧密的贴合性,维持骨折后的稳定以及生理动度,刺激断端处骨细胞生长,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微型钛板具有异型性以及多样性,为处理不同的骨折类型提供了选择,根据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状,也可永久性留存在体内,避免了再次取出固定物而造成的组织二次损伤[12-13]。若患者希望取出,可在影像学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后将其取出。因微型钛板体积较小,在选择钛板时,可能会存在厚度以及长度与骨折处力学环境不相符情况,在周围组织牵引力增加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钛板变形加剧,导致骨折复位不佳。因此在复位固定复合性多发颌面骨折时,可临时采用颌间牵引或辅助颌间固定,尽可能维持颌面部外形。
, http://www.100md.com
    本次研究中,7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3例出现伤口下颌骨前庭沟处感染,伤口内有积液、积脓,拆线后伤口开裂,显露出骨折创面以及钛板,2例每天采用庆大霉素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下唇局部压迫包扎,观察2周伤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3个月经螺旋CT复查可见下颌骨骨折处有骨不连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与感染、弹力牵引时间长短以及营养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骨折术后感染程度受创伤程度的影响,创伤越严重则颌骨骨折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越高[14]。为了减少术后感染发生,医生在实施手术操作时,要注意保护骨折周边的重要组织,减少创伤,保护骨折处周围骨膜,有利于促进骨折早日愈合[15]。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骨折患者多为多部位骨折、多发性骨折,因此不仅要考虑解剖关系以及咬合功能恢复,还要注意维持颌面部外形,一般建议术后实施2~4周的颌间弹力牵引。随固定时间不断延长会出现颞颌关节咬肌肌肉、颞肌的强直恢复时间延长等症状,因此,一般建议选择2~3周为颌间固定时间。

    综上所述,微型钛板治疗颌面部骨折疾病,安全性良好,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者应尽量掌握颌面部的解剖理论以及手术技巧。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陈国栋.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41.

    [2]刘丽欣,袁久莉,钟波,等.46例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整形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J].吉林医学,2014,35(13):2924-2925.

    [3]谭庆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共医药指南,2014,12(16):157-158.

    [4]陈晴晴,杜俊兰.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4):507-509.

    [5]司晨晨,丁晓梅,徐佳,等.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79-1181.
, 百拇医药
    [6]陈剑峰,李圣国.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4):420-421.

    [7]杨锦秀.微小型钛板在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4):3.

    [8]张琳琳,王靖虓,郑志伟,等.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行颌面部骨折治疗的46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4):627-629.

    [9]黄琦.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149-151.

    [10]牵燕.个体化钛修复体修复联合心理干预在颌面外伤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78.

    [11]李艳城.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197.
, 百拇医药
    [12]杨文宇,孙明,肖锋,等.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3):193-195.

    [13]陈志远,王静,刘静明,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248-249.

    [14]杨声,李冬梅.62例颌面部骨折切开钛板内固定围术期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0):898-899.

    [15]陈裕展,王佳鑫,张卓敏,等.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272-273.

    (收稿日期:2015-01-07) (本文编辑:陈丹云), 百拇医药(卢子正 耿义群)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