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583846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27期
     1.3 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及方法 (1)监测仪器:术中采用美国Nicolet Endeavor-CR16通道的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图1),本文20例均行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术前记录一组诱发电位波形、潜伏期及波幅,设为基线用于与术中监测对比。(2)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EP):记录电极采用1 cm长的皮下电极针,记录电极置入C3和C4两点的头皮下(两外耳道连线与矢状线交点后2 cm、左右各旁开7 cm处),参考电极置于FPz处(即两外耳道连线前约10 cm矢状线上)[3]。刺激电极放在周围神经或穿刺至皮下,经头皮记录SEP。刺激频率4.7 Hz,刺激强度15 mA,分析时间50 ms,波宽0.1~0.3 ms。(3)术中MEP监测:刺激电极C1、C2(C3、C4前2 cm处),刺激参数:刺激强度100~400 V,刺激间歇时间 2 ms,刺激间期0.1 ms,系列刺激5个/次,刺激次数 1次系列刺激。记录部位: 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肛门括约肌。记录参数:带通滤波范围 30~1500 Hz,50或60陷波滤波器关闭,信号平均次数1次,信号分析时间100 ms。(4)术中EMG监测:记录电极分别置于相应节段支配的四肢、会阴及肛门括约肌处。术中无法判断干预部位是否具有神经功能时,可以小于1 mA的直接神经电刺激器刺激神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