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8期
编号:12580528
支架置入治疗不同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8期
     1.2 不同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分类 术前所有病例应用超声、CT、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等确诊胆道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以胆囊管汇入处为界分为高位梗阻和低位梗阻。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由恶性肿瘤引起,是指发生在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处的胆道梗阻,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胆囊癌局部浸润压迫以及乳腺、肠胃道腺癌转移等一组侵犯肝门部胆管的疾病[3-4]。Bismuth等[5]将肝门区肿瘤根据其胆管梗阻部位不同分为4型:Ⅰ型:胆总管上段梗阻(距离分叉<2 cm),左右肝管互相交通;Ⅱ型:胆总管上段梗阻,左右肝管互不交通;Ⅲ型:胆总管上段梗阻并向上延续至一侧二级肝管,分为Ⅲa型和Ⅲb型;Ⅳ型:胆总管上段梗阻,同时累及双侧肝内二级胆管。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发生在胆总管远侧端,通常由胰腺癌、壶腹癌和肝原发、转移癌、胃肠道腺癌转移等压迫引起。

    1.3 方法 患者仰卧于DSA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在CT或MRI定位下选择扩张明显的胆管作为穿刺胆管。穿刺成功后,注入稀释后的造影剂,观察胆道系统,了解梗阻部位及胆管扩张情况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