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9期
编号:12730525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9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未损伤脊髓者,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和观察组(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每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41.5±7.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6.5 d,平均(3.0±0.6)d;骨折部位:T11 4例,T12 7例,L1 15例,L2 7例;其中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13例。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0~62岁,平均(41.7±7.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0~7.0 d,平均(3.2±0.5)d;骨折部位:T11 4例,T12 7例,L1 14例,L2 8例;其中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患者麻醉后取后正中切口,将各层腰背筋膜及其他组织依次切开分离,并将椎旁肌沿棘突方向进行分离,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然后以椎弓根螺钉进行置入及固定,进行后期缝合及留置引流管等处理。观察组则以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术进行治疗,患者麻醉后以C臂X线透视机对伤椎的定位结果为准进行纵行切口的选取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