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36期
编号:12760351
脑白质疏松症及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36期
     【摘要】 脑白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脑部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改变,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神经病学及神经影像学学者的关注,经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症是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可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主要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可能的病变机制及相关认知障碍。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障碍

    Research Advance in Leukoaraiosis and Related Cognitive Disorder/LI Qian, HU Feng-yun, ZHAO Lu-q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150-153

    【Abstract】 Leukoaraiosis(LA) is a common imageological change in the elderly. Numerous studies carried out that LA is a kind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can cause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on cognitive fun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advance in the mechanisms of LA and the related cognitive disorder.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Leukoaraiosis; Cognitive disorder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49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1987年由Hachinski等[1]提出的影像学术语,其特征是在CT(computerized tomographic)上呈低密度灶,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呈现高信号,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上则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无明显高信号[2]。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LA是一种很常见的脑小血管疾病[3],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40%~70%,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0%~100%[4],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增长和高血压[5-7],其他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抽烟、高脂血症等[2,8]。近年来颅脑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LA的诊断率,但LA的病理及发病机制仍有争议。早期LA患者除原发病外可无临床症状,随着LA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下肢功能障碍、尿失禁、抑郁症等临床表现[4],所以,如何能够发现早期的白质损害并加以干预,从而延缓痴呆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LA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
, 百拇医药
    1 LA的病理变化

    LA提出早期就发现,病变白质会不均匀缩小、血管密度减低,基本的病理学改变为髓鞘苍白化、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胶质细胞增生、轴突脱失、室管膜细胞丧失[9]。目前比较公认LA是一种脑小血管疾病,无论是新出现的白质病变还是原有病灶扩大,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0]。对不同等级LA进行病理研究发现,病变的白质部位血管改变逐渐为:血管壁玻璃样增厚和粥样硬化(也称作小血管病变)到脂透明膜病变(血管壁可见杂乱无章的巨噬细胞)再到纤维素样坏死,在无症状的老年人,大多数血管管壁呈透明样增厚的同心圆状粥样斑块形成[8]。然而,LA是否与大血管粥样硬化有关仍存在争议[7,11]。此外,LA也被认为是散在的淀粉样脑血管病(Congophilic amyloid angiopathy,CAA)的一种特点,因为小穿支动脉周围淀粉沉积比动脉硬化的部位多见[8-9]。

    2 LA的发病机制

    有关L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争议较多,主要学说有以下几个。
, 百拇医药
    2.1 缺血低灌注 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由穿支动脉供血,所以当大脑缺血或低灌注时很容易出现缺血改变。普遍认为,与小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腔隙性梗死相比,LA为大脑白质慢性缺血导致的不完全性梗死[12],病变的白质部位存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血管活动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CVR)降低[13-14]。从分子病理学角度,LA部位存在免疫反应性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和HIF-2α升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的表达[15],HIFs持续表达可反映脑组织低灌注[16]。然而,有争议的是分不清脑血流量降低是LA脑组织损伤的原因还是结果[8]。

    2.2 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血脑屏障完整性被破坏,引起血浆内物质如蛋白质、细胞因子等外渗到脑实质并引起细胞外基质水缩合反应增加,最终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和有害物质释放[2]。在LA患者的白质及脑脊液中发现外渗血浆蛋白的数量及比例与LA程度相关,这提示血浆成分可能是通过血脑屏障渗透到白质中的[8]。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脑脊液中也发现存在τ蛋白、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等物质,并且它们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利用动态对比增强MRI对白蛋白进行标记也发现,广泛脑白质损害伴有血脑屏障的破坏[17]。, 百拇医药(李倩 胡风云 赵路清)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