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757955
都匀市农村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3期
     表1调查检测结果显示,土源性线虫病感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蛔虫感染率下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方案实施依靠监测,以点带面,推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依托监测点工作促进人才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寄防队伍;制定的策略是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是健康教育宣传、药物驱虫、改水改厕,降低人民不良卫生行为[6-7]。经过多年政策实施,促进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变、人群的防病意识提高,感染率明显在逐步下降。尽管如此,高感染风险依然存在,中度和高度流行村庄依旧是今后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8-10]。根据2013-2014年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中度、高度流行区监测点的年均下降速度明显,如蛔虫感染率2005年为46.0%,2013年为23.8%,2014年为7.8%,土壤蛔虫感染率下降显著,2013年的40.0%下降至2014年的22.5%,说明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卫生观念有了较大改变,粪便无害化处理、沟渠疏通、环境整治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蛲虫病对于农村儿童防治却是一大难问题,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多是文盲半文盲状况,蛔虫病、鞭虫病以及蛲虫是防治的重点,儿童特别是3~12岁儿童是蛲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检测采样的时间往往在8点钟左右学生到校后进行,而虫卵在凌晨3~5点半左右时间出现,存在时间上延迟检测,错过最佳采集时间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