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55757
颈动脉狭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优化(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4期
     在生理状态下,体内存在快、慢速弥散质子池,包括细胞内水分子(快弥散)和细胞外水分子(慢弥散)、血管内水分子(快弥散)和血管外水分子(慢弥散)。处于不同区域的水分子表现出不同的扩散状态。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将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应用于健康志愿者及颈动脉狭窄患者颅脑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中[1-2]。相对于双指数模型,单指数模型应用更为广泛,b值的选择更为重要。目前颅脑扩散加权成像临床研究应用中广泛采用常规参数b=0,1000 s/mm2进行研究。但多项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研究内容,组织分子扩散和微循环灌注特点不同,最适宜的b值也不尽相同[3-4]。

    慢性低灌注脑损伤时,轴突损伤、胶质增生[5],神经元核膜皱缩,异染色质增多,核仁消失或变小,髓鞘脱失[6],缝隙连接密度低[7],使细胞内外、跨膜及微循环水分子扩散更加自由,即同时存在局部脑组织灌注增加和扩散自由两个方面,故行多b值单指数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旨在探求适用于低灌注脑损伤单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研究的最优b值。

    图1 狭窄侧侧脑室旁前部白质区SNR随b值变化内插线

    图2 狭窄侧侧脑室旁前部白质区CNR随b值变化内插线

    图3 狭窄侧侧脑室旁前部白质区SIRDWI随b值变化内插线

    图4 狭窄侧侧脑室旁前部白质区SIRADC随b值变化内插线

    图5 狭窄侧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区ADC值随b值变化内插线

    图6 狭窄侧额叶白质区ADC值随b值变化内插线

    3.1 DWI的CNS、SNR、SIR值随b值变化趋势 SNR、CNR愈高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