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764306
局部注射为主综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1例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0期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1次(4.8%)晕针反应,经平卧休息后好转,不影响正常治疗,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治疗组增加局部注射治疗方法后未增加治疗风险。

    3 讨论

    面神经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与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1]。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主要有3种理论:局部微循环理论、病毒感染理论、免疫理论。但普遍认为,上述3种理论可能存在相关的相互影响,近年来被广泛接受,免疫力损失、病毒侵袭和微循环障碍共同作用形成严重的缺血性损伤,所以现代以联合应用皮质激素药物、病毒抑制剂、影响血液流变学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手术等为主要的治疗手段[7]。现代医学理论称应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促使局部水肿、炎症消退,尽可能早地恢复神经功能,防止过度牵引的肌肉麻痹[8]。应特别重视皮质激素、抗病毒因子、维生素B群和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9]。目前,周围性面瘫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部分患者常在治疗1个月后取得较满意疗效,但部分患者治疗1个月后仍无效果,则后期治疗相当困难,往往疗效也不如意[10]。

    重视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尤其注意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是提高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面瘫的传统治疗往往注重面神经病变的治疗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