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855719
小儿原发性睾丸肿瘤31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7期
     3.1 cm×2.5 cm。病程5 d~1年,良性肿瘤病程较长。患儿患侧睾丸肿块增大,透光试验阴性,有重坠感,部分恶性者阴囊皮肤有潮红,局部皮肤温度增高。本组畸胎瘤13例(41.9%),其中未成熟畸胎瘤

    3例;卵黄囊瘤10例(32.2%),其中Ⅰ期9例、Ⅱ期1例;表皮样囊肿3例(9.6%);横纹肌肉瘤2例(6.4% );精原细胞瘤、淋巴管瘤、血管瘤各1例(各占3.2%)。恶性肿瘤患儿入院时均未出现远处转移。

    1.2 实验室检查 31例患儿均行B超检查、CT扫描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购自美国雅培公司)。畸胎瘤B超声像多为混合性,内见钙化灶,睾丸形态多不规则;卵黄囊瘤形态多规则,光团粗,亮度增高,分布均匀,血供丰富,精索增粗;表皮样囊肿形态多规则,睾丸血供无明显变化。9例卵黄囊瘤术前AFP明显增高(90.0%),1例横纹肌肉瘤及1例未成熟畸胎瘤AFP轻度增高。31例CT扫描均未发现转移征象。

    1.3 治疗 本组31例均行手术治疗。Ⅰ期卵黄囊瘤9例和Ⅱ期卵黄囊瘤1例均行单纯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术后辅以JEB(卡铂、依托泊苷和博来霉素)方案化疗。13例畸胎瘤中4例因肿瘤边界清晰并且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提示为成熟畸胎瘤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余9例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