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858558
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7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CT及MRI特点,对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包括患者病灶的部位、信号大小、密度、边缘、形态、钙化、周围征象及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位置及大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在2 cm以下患者38例,病灶直径在2 cm以上患者22例。病灶位置分别为:小脑半球患者5例,脑干部位患者3例,基底节区患者3例,额叶部位患者5例,枕叶部位患者8例,颞叶部位患者16例,顶叶部位患者13例,鞍旁部位患者2例,中颅窝部位患者5例。60例患者中,22例患者存在占位征象,并伴有周围脑组织轻微水肿的情况,影像学信号改变。

    2.2 CT表现 密度: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密度均匀患者31例,其中等密度肿瘤患者19例,低密度肿瘤患者12例;密度不均匀患者29例,其中8例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的情况,21例患者存在颅内钙化的情况;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等至明显强化患者18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