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20期
编号:12866085
针刺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血清IL—2及IFN—γ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20期
     1.3 排除标准 排除近期感冒发热,或为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患者;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肝脏病变、血液学病变、肺脏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细胞增多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己合并哮喘,症状较重者。

    1.4 治疗方法 针刺组患者取坐位或俯卧,针具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 mm×40 mm,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WHO国际针灸标准穴位》进行取穴。对大椎、印堂、迎香、曲池、风池、合谷各穴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直刺25~30 mm,并使针下出现胀感;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针尖向鼻根方向平刺,行捻转提插补泻法5 s,使针感扩散至鼻尖;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直刺3~5 mm,捻转至患者出现酸痛欲哭感;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涨连线中点直刺25~30 mm,得气后平补平泻法;风池穴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斜向对侧眼球方向直刺, 捻转使针感传向同侧眼球及鼻根;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检侧的中点处直刺10~15 mm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