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26期
编号:12949642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治疗膈顶肝癌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26期
     (5-Fu)、表柔比星(EPI)及丝裂霉素(MMC)。根据瘤体大小和血供情况决定栓塞剂量。术后常规拍片观察碘化油栓塞沉积情况,必要时予以补充栓塞。1个月后复查,如果残留活性,重复1次。如果残留活性病灶,给予射频消融治疗。

    1.2.3 CT-RFA 采用韩国STAR MED RFA系统治疗,全程心电监护,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灶位置选取仰卧、侧卧位或者俯卧位,术前常规CT增强扫描明确残留活性病灶位置,然后根据残余病灶的位置及大小设计进针的方向、角度及深度。体表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10 mL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然后在CT反复扫描导引下经皮经肝逐步将17G射频消融针插入活性病灶中心位置,如果偏离设计进针方向,及时调整。当消融针放置在计划消融位置后,根据活性病灶大小及位置确定消融的功率和时间,术后即刻行CT增强扫描提示消融区呈低密度,未见强化,范围足够完全覆盖肿瘤,无气胸、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即可结束治疗。如果消融范围不够,应给予补充消融,保证消融效果。常规消融针道以预防针道转移及出血。术后给予止痛、止血、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1.3 评价标准 通过术后即刻扫描,观察患者有无气胸及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