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30期
编号:12941898
动态压应力重建外固定技术免植骨治疗超大段胫骨缺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30期
     1.3 术后处理 截骨后经过7~10 d静息期后,开始按每天0.8 mm的速度,每天8次的频率,预定的滑动方向进行移动滑动模块,此牵拉速度及频率有别于目前通行的每天1 mm及每天6次的速度和频率。后期根据骨痂牵拉矿化形态及密度,调整牵拉速度,如出现漏沙样形态,减慢牵拉速度,或回缩进行手风琴技术操作,直至上述异常形态消失。在骨痂牵拉阶段,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未固定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后,扶拐进行负重行走,经骨运输后,骨折断端对接会师,通过滑动模块继续进行加压,每周1次按0.2~0.4 mm/d的速度加压,每2周复查1次,直至骨折对接点折线模糊。注意护理针孔及钉道,避免出现针孔炎症加重、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肢主动负重训练。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ASAMI评价系统进行骨愈合及功能评分,再生骨每厘米骨缺损矿化时间(RCI)及每厘米骨缺损携带外固定架时间(EFI)。

    2 结果

    22例患者在除去外固定支架至最后一次复诊,获14~23个月随访,平均17.6个月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