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35期
编号:12982322
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高危因素对比(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35期
     患儿的临床表现中,笔者发现发生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在晚发型败血症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尤其是早产儿发生败血症时往往体温正常[16],而早产患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呼吸暂停的发生在此次研究资料中往往出现在生后的2~3周内。所以,在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反复呼吸暂停时,需要及时进行败血症的相关评估,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金标准是血培养或无菌体液的培养,但是培养阳性率较低,所需时间较长,因此临床上往往通过其他实验室检查来辅助诊断。最常用的是血常规、CRP、PCT。本研究结果发现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较晚发型败血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這与文献[12]报道基本一致。感染时内毒素等物质将导致凝血酶的激活,而血小板的消耗和破坏随之增多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