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期
编号:12978431
CT引导臭氧造影在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诊治中的运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期
     2 结果

    两组术前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已成为骨科常见疾病。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术后可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有5%~15%的患者术后疗效不佳[6]。由此促使人们对其疗效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后,普遍认为术前诊断错误或漏诊及术中定位错误是造成手术治疗无效甚至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6-7];此外术后神经粘连和瘢痕形成和术后腰椎不稳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8]。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其病程较长,疼痛相关因素众多,常规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过程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然而选择手术节段不但不应遗漏任何导致疼痛的椎间盘,也不应该损伤任何一个非责任椎间节段。

    慢性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腿疼痛,患者往往影像学上有多个腰椎间盘退变,明确诊断具体责任腰椎间盘的过程中通常非常困难。在临床实践中表明: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症状表现与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是完全一致,出现的是症状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并不少见。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通常用MRI监测腰椎间盘退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俗称“黑椎间盘”,以及病变腰椎间盘MRIT2加权像在后侧纤维环产生不同于髓核组织的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