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期
编号:12978485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期
     血管周围间隙的概念已经提出了近200年,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许多假设存在,如先天性异常,异常血管变性,感染,炎症,脱髓鞘等,均无法被认定或被否定。目前的理论仍认为,VRS是与软脑膜下腔相连的,是由软脑膜随穿通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延续而成[14]。1843年Durant-Fardel提出VRS扩大的理念,当时认为是囊性的扩张。由于EPVS极少造成脑实质损害,临床无直接症状表现,既往常被认为是良性或正常变异而被忽视,一直无法引起重视,直到近年磁共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EPVS的相关研究才再次被关注。尽管EPV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已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基底节EPVS与年龄、高血压、无症状的腔隙性梗死灶及白质病变有关,认为它是小血管病病理学改变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15]。Maclullich等[16]对97名65~70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MRI研究,发现VRS扩大的数量增多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特别是非文字推理和视觉空间能力,考虑是EPVS破坏了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等部位中与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纤维所致。近来Zhu等[17]对1818名没有中风和痴呆的老年人进行三维高分辨MRI检查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