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期
编号:12978522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期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患者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突然被阻塞,并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坏死[6-7]。因此,血小板的大量激活是其发生的关键[8]。再灌注治疗是AMI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发病12 h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9]。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其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出血风险低以及死亡率低和预后良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AMI患者的救治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长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0]。但PCI术后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仍然较高[11]。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必不可少[12]。

    目前臨床上用于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方法是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13]。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且不可逆地抑制腺苷二磷酸(ADP)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拒接;同时还可以对由非ADP导致的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14]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