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05110
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前后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6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6月-2010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症基地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发病48 h内;(2)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及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的患者[5-6];(3)性别不限,年龄40~80岁的患者;(4)未接受过相关治疗,初次发病;(5)对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依从性好;(6)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2)年龄在40岁以下及80岁以上者;(3)经检查证实有脑外伤、代谢障碍、脑肿瘤、冠心病、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4)有肝、心、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全身严重原发病,2周内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依从性差拒绝参加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按照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分为六个证型组,即:风火上扰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火亢组、痰湿蒙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組。

    1.2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筛选的40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所得数据制作成患者观察信息表在入院接受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进行静脉采血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