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05109
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前后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6期
     诚然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本研究时间不足1年,每组样本量较少,病例来源仅限于一家医院,且可能造成结果偏倚,中医临床四诊资料采集具有主观性,难以从客观上反映出各个证型之间的本质差异数据来源可能存在误差。

    缺血性中风病在炎症细胞因子、代谢、神经内分泌等相关方面都获得了很多成果。中医辩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关系的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本研究展现了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辩证客观化的前景,将同型半胱氨酸用于衡量缺血性中风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差异,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Mccully K S.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mia: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osis[J].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1969,56(1):111-128.

    [2]张晓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