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0期
编号:13059137
具核梭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可引起的口腔疾病(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0期
     2 具核梭杆菌与口腔疾病

    2.1 牙龈炎与牙周炎 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可引起牙周组织破坏,是牙周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在超过700种口腔细菌中通常可分离出大量Fn尤其是牙周袋内含量更大[8],因此被认为是牙龈炎及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Yoshimura等[9]研究小鼠生殖细胞NFκB受体依赖细胞先转染人TLRs 质粒,再将其置于冻干处理过的牙周菌斑中,观察细菌诱导NFκB依赖的CD25的表达,结果发现,Fn可诱导7.7/Hu TLR2和7.7/Hu TLR4细胞表达CD25,加重炎症反应。

    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菌斑,在形成时可与Fn产生共聚效应。一般说来,初期定植的细菌只与初期定植者及梭杆菌发生共聚,末期定植的细菌仅与梭杆菌发生共聚[10],这样看来梭杆菌属基本上可与所有口腔微生物发生共聚[11]。并且,Fn作为梭杆菌的一种,在菌斑生物膜形成中期定植于牙齿表面,帮助初、末期定植细菌进行衔接[12],并促进微生物共聚[13]。实验表明,Fn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引起龋病的细菌和引起牙周组织破坏的细菌的共聚反应。有学者通过体外培养牙周致病菌菌株,并观察这些细菌的共聚作用可知,Fn可以和大多数致龋性细菌共聚,共聚度大于2(27%);伴放线放线杆菌只能与少数致龋性细菌共聚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