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057611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疗效对比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1期
     1.2.2 中风 早期的一些研究表明,OPCAB可以显著降低中风的发生率[8,15-18],可能的原因包括:(1)避免了插管及阻断等主动脉上操作;(2)避免了体外循环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但是后来的相关文献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Coronary研究中体外循环组术后中风的发生率为0.6%,非体外循环组为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012年发表的一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选的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体外循环组429例,非体外循环组389例),且EURO score均大于5分,属于中高危患者,结果显示OPCAB术后中风的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另一篇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体外循环组1270例,非体外循环组1187例)也没有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20],其原因可能是:(1)早期的研究大多为回顾性研究;(2)后期的文献纳入的患者年龄偏大,手术风险较高;(3)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术者认识到了体外循环技术对于术后发生脑中风的影响,术前对颈动脉、脑部血管及主动脉钙化的详细评估也减少了体外循环组术后中风的发生率。

    1.2.3 其他 在术后引流量及血制品的使用方面,既往的研究都得出了统一的结论,即OPCAB可以显著减少术后的引流量和红细胞及血浆等血制品的使用量[15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