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057603
肾盂旁囊肿研究现状及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1期
     2 分型

    2.1 按照B超、CT增强扫描的辅助性检查结果,可发现囊肿位置、大小、数量等信息,甚至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特点,将肾盂旁囊肿分为肾蒂背外侧型(囊肿轮廓的2/3处于肾蒂背外侧)和肾蒂腹内侧型(囊肿轮廓的2/3处于肾蒂背内侧)[13]。

    2.2 按照CT增强多期扫描对肾盂旁囊肿的检查结果,将肾盂旁囊肿分为Ⅰ、Ⅱ型。Ⅰ型多发生于单侧肾窦内或由肾窦外侵入肾窦、扩张性发展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样低回声区;Ⅱ型多为发生于双侧肾窦内、围绕肾盂“匍匐”状发展的多发“蔓藤”状或不规则形态囊样低密度影[14]。

    2.3 对肾盂旁囊肿分型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肾盂旁囊肿的解剖关系,有益于术中避开囊肿周围重要组织,防范术中重大的并发症产生;同时影像学分型形象,方便记忆;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好的指导。

    3 诊断

    3.1 B超检查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无放射性,应作为肾盂旁囊肿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肾盂旁囊肿在B超的影像图像显示为囊壁形态整齐,与周围肾实质组织界线清晰、囊壁是一层平滑的膜性结构、囊内无回声、囊液透声性好,囊肿后面回声稍增强,轮廓类似为圆形,临近肾蒂处,可有压迹出现,高分辨超声检查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B超检查不能像CT检查构建三维形态资料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