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16期
编号:13047538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16期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疼痛比较 随访12个月后,两组骨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4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比较 经过12个月的随访,研究组的髋关节优良率为93.44%,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12个月的随访,两组的OQOL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研究组的OQOL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查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及髋部间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L1~4、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原发性又分为三类,分别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所探究的主要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2-3]。老年人激素水平降低,运动和营养摄入减少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