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6期
编号:13108208
腹部超声检查在IBD早期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6期
     目前临床诊断炎症性肠病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与病理活检技术,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组(广州会议)达成《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中分别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做了详细的描述[10]。但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在诊断过程中对病情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肠镜检查对炎症浸润深度及病灶累及情况反映较差,且患者后主观感受痛苦,存在不能耐受的病例,腹部超声作为一種无创性检查手段在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且患者接受度较好,长期随访较为容易实现。国内学者研究表明,超声诊断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肠病增厚、肠壁内血流信号增强剂动脉阻力减小,并可根据此指标判断疾病活动性,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11]。

    腹部彩超在IBD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原理为:(1)正常肠壁在超声下分为强回声的浆膜层、低回声肌层、强回声黏膜层、低回声黏膜层级强回声黏膜与肠内液体界面反射五层;(2)CD在超声表现为肠壁阶段性增厚,炎症程度越重,各层次界限越模糊,局部可出现肠腔狭窄;(3)UC在超声下表现为连续性肠壁增厚,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多件。本研究结果显示,UC组与CD组在肠壁厚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