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8期
编号:13103429
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8期
     D级12例,全部改善至E级,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胸背部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进一步下降,胸背痛症状术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末次随访椎间植骨全部融合,以X线或CT片观察骨质融合情况及Cobb’s角,植骨间隙有骨小梁长入,动力位X线片上融合节段无活动或者<3°的活动为判定为植骨已融合,所有32例患者术后6个月病灶椎间隙全部已融合,椎旁脓液完全吸收。典型病例见图1、2。

    3 讨论

    3.1 后路经肋横突关节入路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的优势及适应证

    3.1.1 优势 病灶清除融合固定已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方法,杨学军等[7]认为前路术式可直视下行病灶彻底清除,解除脊髓压迫,重建结核破坏的前中柱结构。但上胸椎解剖结构复杂,出入胸廓重要的神经血管众多,椎体前有纵隔、椎体两侧有肺脏,手术显露困难,前路上胸椎结核手术,如经胸骨劈开入路或肩胛骨掀起摘除第3肋骨经胸腔入路等,胸骨后至病灶部位深,解剖结构复杂,掀起肩胛骨开胸入路需要切断固定肩胛骨和胸廓间的大量肌肉才能向上撑开肩胛骨,创伤大,故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创伤相对较小,出血量相对少,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短。张学良等[8]认为后路经肋横突关节入路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