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31期
编号:13216059
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31期
     3枚克氏针呈倒三角形排布。C臂机正侧位透视证实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克氏针位置合适。测量长度后钻孔,分别沿导针旋入3枚直径7.3 cm空心加壓螺钉将骨折可靠固定。术中注意选择螺钉长度为螺钉尖至股骨头关节软骨面下0.5 cm,拔除克氏针,冲洗后,伤口内置一引流管自切口旁穿出,外接负压引流球,逐层缝合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 h,术后第二天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 U不少于7~10 d。麻醉清醒后尽早作患侧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尽早逐渐作患髋主动外展、内收和屈伸活动锻炼。术后约3个月扶双拐下床,X线片检查确定骨折完全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1.4 疗效评定标准 骨折复位质量评价:采用Garden对线指数进行评价[4]。术中复位后即行C臂机正侧位X线透视。Ⅰ级复位正位片股骨干内缘与股骨头内侧压力骨小梁呈160°交角,侧位片上股骨头轴线与股骨颈轴线呈一直线(180°);Ⅱ级:正位侧位片夹角均处于155°~180°;Ⅲ级:正位片夹角<155°或侧位片夹角>180°;Ⅳ级:正位片夹角<150°或侧位夹角>185°。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5],术后末次随访时根据患髋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个方面来评价,疼痛44分、功能47分、关节活动度5分、畸形4分,总分90~100分为优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