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04277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1期
     PICC留置期间可能发生感染、静脉炎、导管漂移或者脱出、堵管、导管破裂或者断裂等并发症,极大程度影响治疗和护理,故PICC置管后需加强全面细致的维护,尽可能避免相关并发症而致导管留置失败及被迫拔管[18]。PICC导管置入长度适宜,尖端位于最佳位置可有效避免导管漂移或脱出的发生,同时上腔静脉因血流量大、速度快可快速稀释经PICC导管注入的药物,减轻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PICC留置期间考虑到PICC导管末端开口、无三向瓣膜、管腔狭窄等特征,对于型号小、导管流速慢者尽量避免输注脂肪乳等黏稠性高、易结晶药物避免堵管;在更换液体,液体泵速低甚至停机,患儿哭闹时极易发生血液倒流,产生血栓性堵塞[19],故切勿通过PICC导管输血、输蛋白、抽血,应用输液泵或者微量泵匀速输注液体(2~20 mL/h),使用1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 mL+肝素10 U每8小时进行脉冲正压通管,输液完毕以生理盐水1 mL+肝素10 U的封管液2 mL正压封管;更换液体时利用输液泵快捷键让液体快进,让PICC导管快速形成正压预防血液倒流,避免血栓性堵塞的发生;需加强巡视,不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是否存在打折等现象,预防液体走空等。1.9F PICC导管较细、软,患儿手臂挥动可让导管和周围皮肤、纸尿裤等发生摩擦,极易发生破裂,故在固定导管时要将其尾端的圆盘固定在透明辅料内预防断管,同时对患儿留置导管一侧手臂适当制动。本次究发现研究组脱管、静脉炎、液体外渗、皮肤损伤、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8.95%(P<0.05),提示规范性置管操作和全面细致的导管维护有利于预防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发现研究组平均体重增长高于常规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留置期间并发症低可确保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能最大限度满足患儿营养需求和治疗药物的供给。此外,结果发现研究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置管操作和维护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规范化PICC操作较传统静脉置管更为简单易行,全面的维护可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避免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此结果和赵晓燕等[20]报道基本一致。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PICC可长期输注高渗液體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外周静脉破坏、低氧血症、颅内压改变及低血糖、低体温等不良影响。PICC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对提高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尽早胃肠外营养,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减少病残儿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住院费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代洁.PICC置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71-72.

    [2]王香红,涂满梅,熊珍,等.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63-64.

    [3]于新颖,孙梅莹,李欣,等.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7,17(2):52-54.
, 百拇医药
    [4]杨基龙,吴慧.脐静脉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3):202-204.

    [5]吴惠莲.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导管中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23-124.

    [6]任燕,李翠,李鑫,等.5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48-50.

    [7]赵晓燕,刘安妮.脐静脉序贯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3874-3875.

    [8]黄晓睿,周文姬,阮景,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94-1796.
, 百拇医药
    [9]许珍华.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125-126.

    [10]李娅.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92-93.

    [11]张晓丽,董荣芝,王秀菊,等.20G直置式留置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5):365-366.

    [12]余妙冲,谢伟纯,陈小玲,等.探讨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175-176.

    [13]宇亚娟,杜柯凝,刘颖.9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4):418-420.
, 百拇医药
    [14]肖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3):59-60.

    [15]陶丽荣.经外周深静脉置管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和和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19):136-137.

    [16]谭维玉,杨苏萍,李柳青,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5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3):278-280.

    [17]李女好,刘丽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5):3317-3318.

    [18] Milstone A M,Nicholas G,Advani S,et al.Catheter dwell time and CLABSIs in neonates with PICCs:a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J].Pediatrics,2013,132(6):1609-1615.

    [19] Biermayr M,Brunner B,Maurer K,et al.Case report of a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associated thrombosis with aortic embolism in a preterm infant[J].BMC Pediatrics,2016,16(1):154.

    [20]赵晓燕,陈华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7,23(5):52-53.

    (收稿日期:2017-09-13) (本文编辑:周亚杰), 百拇医药(卢锡胤 黄晓群 纪泽虹 许珍华 余鹏程)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