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46756
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对迟发性耳聋的预防作用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3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5 547例,其中男2 628例,女2 919例;日龄2~5 d,平均(3.68±0.34)d,在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集其足跟血2滴并密封保存,提取DNA,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本研究已经由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听力筛查 新生儿在出生48 h使用美国Bio-logic(伯劳克)耳声发射仪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DPOAE未通过者于42 d采用natus-alGo3i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第一次AABR未通过者于2周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可判断为听力检查未通过。

    1.3 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GJB2(35 del G、176 del 16、235 del C、299 del AT)、GJB3(538 C>T)、SLC26A4(IVS7-2A>G、2168 A>G)、12SrRNA(1555 A>G、1494 C>T)等4個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位点。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技术路线,包括血片DNA的提取、PCR扩增、芯片杂交、芯片洗涤、芯片扫描,详细步骤参照Lux-ScanTM10K-B微阵列芯片扫描仪和基因芯片杂交盒(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说明书。测序结果使用Chromas软件分析。
, 百拇医药
    1.4 结果判读 芯片扫描显示同位点中探针W出现阳性信号,M出现阴性信号,判读为该位点野生型;W出现阳性信号,M出现阳性信号,判读为该位点突变杂合型;W出现阴性信号,M出现阳性信号,判读为该位点突变纯合型。

    2 结果

    2.1 5 547例受检新生儿耳聋基因及听力筛查检测结果 5 547例受检新生儿中,有228例检出4个耳聋基因的8种突变类型,突变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11%(228/5 547)。耳聋基因异常者228例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172例,GJB3基因杂合突变7例,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30例,线粒体12SrRNA突变15例;双杂合突变3例,其中299 del AT和2168 A>G 1例,235 del C和538 C>T 2例;176 del 16纯合突变1例。见表1。

    2.2 5 547例受检新生儿听力筛查检测结果 5 547例受检新生儿中,DPOAE通过率为95.93%(5 321/
, 百拇医药
    5 547);DPOAE未通过226例进行AABR,通过率为18.58%(42/226);AABR未通过184例进行AABR复筛,无一例通过。听力筛查检测通过的5 363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检测异常47例,占0.88%(47/5 363)。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在先天性耳聋疾病中遗传性耳聋约占60%,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占8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10%,生育部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和线粒体遗传[7-9]。耳聋的遗传因素已得到临床的确立。近年,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有了技术上的保障[10]。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我国遗传性耳聋者以GJB2、GJB3、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和线粒体12SrRNA突变为主[11-13]。为此,本研究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5 547例新生儿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了检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5 547例新生儿基因类型依高低顺序排列分别为野生型、GJB2基因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线粒体12SrRNA突变、GJB3基因杂合突变、双杂合突变(299 del AT和2168 A>G,235 del C和538 C>T)、纯合突变(176 del 16),与左路杰等[14]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听力筛查检测通过的5 363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检测异常47例,占0.88%,故该47例耳聋基因检测异常新生儿具有较大的耳聋潜在风险。线粒体12SrRNA突变与SLC26A4基因突变均为迟发性耳聋,线粒体12SrRNA突变可认为是药物性耳聋突变,本研究228例耳聋基因检测异常新生儿中,线粒体12SrRNA突变15例。既往遗传学研究指出,1494 C>T、1555 A>G的线粒体12SrRNA突变者对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15-17]。因此有必要对线粒体12SrRNA突变新生儿的监护人进行防聋知识的宣传,告知其该患儿必须终生禁用氨基糖甙类药物。SLC26A4基因突变新生儿可变现为无听力损失,本研究228例耳聋基因检测异常新生儿中,SLC26A4基因突变新生儿30例。既往遗传学研究指出,SLC26A4基因突变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SLC26A4基因突变者在头部震荡外伤或感冒后可诱发听力损失,最终进展成为后天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8-20]。因此有必要对SLC26A4基因突变新生儿的监护人进行防聋知识的宣传,进行严密随访,避免或延缓患儿听力损失。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可明确新生儿耳聋基因的部分携带情况,尚不能完全检出目前已知的耳聋基因突变类型,故存在漏诊的可能性。即便如此,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也可作为一种新生儿迟发性耳聋基因的筛查工具,对于携带迟发性耳聋基因的新生儿,分析病因,给予预防指导,避免听力损失,对降低迟发性耳聋发生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此外,有必要对于携带耳聋基因的新生儿的父母进行遗传咨询,依据遗传模式进行后代遗传性耳聋的风险评估及生育指导,以切实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洪拥军,陈艺文,等.厦门地区遗传性耳聋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4(6):753-758.

    [2]韩东一.中国聋病防治现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4):345-349., 百拇医药(陈文强 熊怡)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