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235276
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7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部分无管化PCNL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17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肾结石患者需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结石远端尿路没有梗阻;无凝血功能障碍;无肾积脓。排除标准:需要进行二期取石以及處理残石的患者;术中大出血患者;输尿管下段有结石或狭窄,及前列腺增生影响排尿者。其中男191例,女126例;年龄19~86岁,平均52.2岁;结石最大径平均(25.2±11.8)mm;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0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2例,单侧肾结石114例,双肾结石13例,肾铸型结石11例;并发症:肾积水136例(轻、中、重度积水分别为73、52、11例),合并有尿路感染65例(术前已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多囊肾6例,孤立肾结石4例。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及手术器械 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肝肾功能、凝血机制,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和泌尿系CT扫描明确结石部位、大小、数量、分肾功能及解剖结构。患者术前均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所用手术器械:F8.0~9.8输尿管硬镜;F5输尿管导管;B超机;17.5 G穿刺针;F8~F20或F22筋膜扩张器;工作鞘;斑马导丝;肾镜;灌注泵;取石钳;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机;输尿管支架管;肾造瘘管;成像系统。
, 百拇医药
    1.2.2 手术方式 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均先取截石位,经尿道使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直视下进入膀胱,观察膀胱内景,沿患侧输尿管口向输尿管内置入F5输尿管,以达到人工肾积水状态,同时输尿管导管用以防止结石下移及引导放置D-J导管的作用。退镜后留置三腔气囊尿管,固定输尿管导管以防止脱出。翻身改俯卧位,胸腹下垫软垫,采用超声定位,结合CT图像结果,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采用17.5 G肾穿刺针对目标肾盏进行直视下穿刺。对于没有合并肾积水症状的患者,应从留置的输尿管导管注水以达到“人工肾积水”状态。在超声引导直视下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见尿液流出后置入硬导丝。沿穿刺针将皮肤切开一个1 cm切口,退出穿刺针,在导丝引导下,保证同轴性,宁浅勿深的原则,使用筋膜扩张器(F8~F20或F22)将切口逐次扩张,置入20F或22F的工作鞘,以便将肾镜放入。调整灌注流量维持在200~600 mL/min,压力调整在100~20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保证镜下术野清晰的情况下维持最小的流量和压力。寻找到结石以后,采用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设备,将结石粉碎并吸出体外,在处理碎石结束前,再对患侧肾脏者进行超声探查,确定肾内没有残余结石,如有结石可再穿刺建立第2条通道取石。然后患侧输尿管内置放5F双J管1根,拔除工作鞘,不置放肾造瘘管,对穿刺通道皮肤进行缝合,留置导尿结束手术。如果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大,或者判断还残留较大结石需要二次清石者,则留置肾造瘘管。
, 百拇医药
    1.2.3 术后观察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术后24 h疼痛情况,术后第1、3天晨复查血常规、生化肾功指标。术后3 d复查KUB及泌尿系CT,观察双J管位置,确定是否有残留结石,有无肾周血肿及尿外渗,若患者引流尿液清亮,无肾周血肿及尿外渗,将导尿管拔除,并安排患者出院事宜,如引流出的尿液长时间为红色时,在观察生命指征的基础上,应用止血药品、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4周拔除双J管,随访1~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术后24 h患者的疼痛情况。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填写视觉模拟量表(VAS),使用0~10 cm量表,评分0~10分,0分为无疼痛,≤3分为轻微的疼痛,4~6分为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睡眠但仍然能够忍受,7~10分为患者有很强的疼痛感,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和睡眠;(2)观察患者高热(>38.5 ℃)发生率;(3)记录患者出血情况(术后3 d时Hb下降程度,严重血尿持续时间,切肾及介入治疗发生率)及术后输血情况;(4)肾周血肿发生率及肾周积液发生率:术后第3天复查双肾CT,观察肾脏周围是否存在血肿和积液;(5)尿外渗发生率;(6)结石清除率:根据术后泌尿系CT及KUB结果,残留结石<4 mm判定为结石彻底清除。
, 百拇医药
    2 结果

    317例患者均Ⅰ期成功建立20F或22F经皮肾通道,无穿刺失败及中转开放手术者,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无患者因严重大出血需介入及切肾治疗。结石清除率95.90%(304/317),术后Hb平均下降(7.57±3.03)g/L,术后严重血尿持续(2.24±0.74)d,术后VAS评分(3.12±0.32)分,术后高热发生率5.36%(17/317),术后输血率为0.32%(1/317),肾周血肿发生率1.58%(5/317),肾周积液发生率2.21%(7/317),尿外渗发生率2.21%(7/317)。

    3 讨论

    传统PCNL术后常规方法为输尿管内需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目前研究认为留置肾造瘘管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压迫肾脏穿刺通道以起到加强止血作用;二是引流作用,保证集合系统的尿液充分流出,减少尿液外渗,降低感染的发生和肾周积液的形成;三是有利于对残石较多的患者行二次清石[3]。但肾造瘘管留置易引起伤口疼痛,尤其是随呼吸变化时更加明显,导致止痛药物使用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等不利情况。因此,有学者认为PCNL术后可不留置肾造瘘管[4-5],即“部分无管化”。Wickham等[6]于1984年最早提出部分无管化概念的相关研究,该研究报告了PCNL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仅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内引流的可行性。Berkman等[7]研究发现,PCNL不置放肾造瘘管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Gonen等[8]的研究也认为,对于实施部分无管化PCNL的患者,输尿管支架足以能够引流肾脏尿液,Zhong等[9]的Meta分析也证实了部分无管化PCNL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未对不留置肾造瘘管PCNL的适应证进行明确的描述。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17例无管化PCNL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留置肾造瘘管PCNL的适应证及安全性。, 百拇医药(宋文君 柳青 张骞 曾雪姣 吴朕)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