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235266
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7期
     2.2 患者接受服务前后血压值比较 患者接受服务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服务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患者接受服务前后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比较 患者接受服务前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均低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接受服务后的高血压知晓率、药物控制率均高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且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均高于服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高血压是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导致的后果是致死致残率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高血压致病因素复杂,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因素是主要的因素,还与当地经济条件有密切的联系[11]。同时高血压又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因此,系统有效的管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而且药物依从性差[12],导致许多社区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血压控制不理想,加速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消耗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接受服务后,高血压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服务前(P<0.01),说明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能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特别对过咸膳食以及高血压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态度和行为转变的基础。看待高血压的态度方面,仅“患高血压后应每天坚持适量运动”由于服务前(P<0.01),其他态度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态度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有一个过程和持之以恒的信心。从行为转变方面,定期监测血压和坚持运动方面均优于服务前(P<0.05),其他行为转变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仅2项有统计学意义,但这是高血压管理较重要的两个因素,特别是坚持运动,是一切生活方式疾病管理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的时间、频度和强度都有具体标准,这也是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提供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前后,按嘱服药从态度到行为转变都不理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每年服药依从性的下降率为4.3%,说明服药依从性是高血压干预的难点,而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可以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50%的发病风险[14],提示家庭医生团队应重视患者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干预。刘甜等[15]运用跨理论模型可较好地改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值得家庭医生团队借鉴。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服务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服务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6],说明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明显。而且患者接受服务后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均高于服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7];患者接受服务前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均低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接受服务后的高血压知晓率、药物控制率均高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P<0.01),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对高血压的管理效果是明显的。
, 百拇医药
    實际上,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进行系统管理,有条件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还应将医院专家纳入团队[18],以增强患者的信赖和治疗信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服务模式,使全科医生从传统的坐诊转变为上门深入家庭进行服务,密切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对致病的危险因素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升了患者行为转变率,也提高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因此,由多学科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是新的医学运作模式,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19]。但本研究不足之处是研究时间过短,不利于对比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靶器官损害情况;由于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故没有对进行生存质量方面的研究[20];此外,基于医学伦理方面的考虑,没有设计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普通管理的对照组,所有效果观察仅限于组内对照,未免会有混杂因素干扰,以期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能够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知识,转变患者的态度,提升自我管理行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血压,值得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3]杨光,吴云涛,阮晓兰,等.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2):1132-1138.

    [4]章昱,赵乃莉,朱泳芳,等.上海市闸北区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及相关KAP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8):726-728.

    [5]张磊,史中锋,迟阿鲁,等.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知信行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608-611.
, 百拇医药
    [6]吴兆苏,霍勇,王文,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2):1123-1149.

    [7]周昌明,江萍,朱吉,等.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43(6):681-685.

    [8]邱惠玉,许淑月,许曼燕,等.门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4):84-86.

    [9]《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10-30.

    [10]郭杰,余灿清,吕筠,等.中国10个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4):469-474.
, 百拇医药
    [11]刘奇峰.高血压社区防治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16-117.

    [12]殷白丁.社区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8):991-992,994.

    [13]林霄峰,戴海龙,光雪峰.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3):202-203.

    [14]邹川,吴柏杨,廖晓阳.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1):131-134.

    [15]刘甜,刘杏,李胜玲,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29-634.
, http://www.100md.com
    [16]张国峰,张秀娟.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4):457-459.

    [17]丁平俊,张华,王春梅.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18]邹振宇,周俏棋,洪晓华,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115-118.

    [19]张琦,许志红,张玲,等.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5(1):81-84.

    [20]邓章莉,冯浓萍,彭子日,等.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7):1954-1956.

    (收稿日期:2018-01-23) (本文编辑:董悦), http://www.100md.com(唐文辉 陆平涛 曾运红)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