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年第13期
编号:13303958
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的影响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13期
     在临床上,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而QT离散度(QTd)则是由Day和Campbell等于1985年首次提出,其主要反映心室的空间异质性和复极时间[1-2]。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实验表明,QTd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生理学意义,主要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的异质性,且在评价各种心脏病理状态治疗方面应用广泛,且是一种无创指标[3-4]。有关研究结果表明,QTd在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瓣膜病、QT综合征等病理状态下会明显增大,且可作为预测心脏疾病不良预后以及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键指标[5-6]。通过检测和对比不同病种的人群,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猝死倾向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高位人群QTd值显著较高[7]。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心室扩大、心室肥厚等,会改变其心电复极,且QTd值也会显著增大,这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因此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2例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2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均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进行治疗;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1例。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基于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地高辛(0.125~0.25 mg/次,1次/d)强心治疗;呋塞米片(40~100 mg/d)利尿;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10 mg/d,1~2次口服)改善心肌重构、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 mg/d)等。治疗期间禁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即采用美托洛尔口服,6.25 mg/次,2次/d,持续治疗4周。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伴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不同心功能分级者以及两组QTd水平对比。(1)QTd测量:QT间期起点为QRS波起点,QT间期终点为T波降至等电位线时,连续测量每一导联的5个Qt值,采用QTc=QT(RR)1/2(Bazet公式)计算出QTd值(矫正QT间期),然后取平均值。QTd值=QTcmax-QTcmin。(2)QTd正常参考值:异常为>65 ms;可疑为50~65 ms;正常为<50 ms[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71例,女50例,年龄50~75岁,平均(54.12±3.58)岁。观察组男62例,女59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53.23±4.6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2.2 伴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QTd对比 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最主要原因,而目前的研究认为,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存在密切的联系。为此,笔者首先分析了纳入的心衰患者伴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的QTd值,结果发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n=117)的QTd值为(78.26±8.14)ms,明显高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n=125)的(65.33±9.18)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00)。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的QTd对比 近年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患者与QTd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本研究纳入的心衰患者中,笔者对比分析了心功能Ⅱ级患者(n=133)及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n=109)的QTd值,结果发现,心功能Ⅱ级患者的QTd值为(68.15±10.18)ms,明显低于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79.32±13.14)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 8,P=0.000 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d值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QT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T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在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且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会严重影响预后,而5年内中度心力衰竭死亡率为26%左右;2年内重度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30%~40%,6年内发生率约为67%~80%[10-1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猝死,而猝死的动因为室性心律失常和电生理不稳定性。由于心力衰竭的不断发展,其会增加患者復杂性自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2]。已有调查数据显示,非持续性室速有40%~80%左右的发生率,而室性前期收缩约有70%~90%的发生率[13]。因此影响心衰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即为复杂性自发性室性心律失常[14]。有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QTd增大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非常密切,且QTd值还会随着心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而与死亡病例相比,存活病例的QTd值显著较小[15]。本文的研究中,伴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不同心功能分级者之间的QTd值对比差异显著,该研究结果与文献[16]报道一致。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尽管可促使其心功能得以改善,但其治疗后患者QTd值无显著改变[17]。而本文的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QT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T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P<0.05)。该研究结果与文献[18]报道一致,这表明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缩小其QT离散度。原因在于美托洛尔可促使延长心肌复极化间期,且能减慢复极相钾离子外流,并减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因而可显著缩短QTd,从而可促使心力衰竭患者维持稳定而一致的心肌电活动,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进而有效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猝死[19-20]。因此可以看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于其QT离散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百拇医药(全楚杰 翟永新 赵焕佳 伍文锋)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