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30299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机械取栓术前评估及治疗效果的意义研究(4)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14期
     而心源性栓塞型,以血流動力学的剧烈变化及脑组织的严重缺血缺氧为主要特点。其血管壁本身对取栓耐受性良好,不易发生血管壁损伤,但其易发生出血性梗死。栓塞较血栓形成更易发生再通,由于血管内的栓子向远端移动,近端血管缺血、坏死,在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出血。同样对取栓后血管再通所导致的脑高灌注风险极高,并极易并发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罗语嫣等[16]研究表明,栓塞起病急,脑侧支循环没有足够的时间重塑来发挥代偿功能,因此更容易发生包括皮层在内的大面积脑梗死。Christoforidis[17]研究显示,脑侧支循环与溶栓出血的关系: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脑侧支循环的评分与溶栓后出血率及大量出血率存在相关性,即侧支代偿越好,溶栓后出血率及大量出血率越低。同样,国内张艳玲[18]指出,最常出现出血性脑梗死的为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所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常见,且栓塞性梗死发生出血性梗死多于非栓塞性,心源性栓塞最常见。

    结合本研究分析,LAA组主要病变在颈内动脉大血管,疾病进展有一定过程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