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
编号:13301862
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15期
     200 mAs,准直层厚16×1.75 mm。螺距0.75,重建层厚2 mm,重建间隔2 mm。对全腹进行容积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先平扫,然后以3.0 mL/s流率从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剂量=体重(kg)×1.5 mL/kg,行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双期扫描。(3)图像处理。扫描图像于工作站行MPR、CPR、MIP等进行重建。通过对CT图像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后作出术前CT-TNM分期诊断,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3 判定标准

    1.3.1 病理TNM分期 患者按国际统一结直肠癌TNM分期法进行分期[6]。(1)原发灶(T):T1期为肿瘤侵及黏膜下层;T2期为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期为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期为穿透腹膜脏层,T4b期为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T1~4期结直肠癌累及肠壁层次,见图1。(2)区域淋巴结(N):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有1~3个淋巴结转移;N2:有4个以上结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结肠淋巴回流示意图,见图2。(3)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1.3.2 CT分期标准 在CT图像上区分T1期和T2期困难,文献[7]将正常肠壁分为3层(黏膜层、黏膜下层、浆肌层),但实际上很少有3层结构的清晰显示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