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年第27期
编号:13275501
生物工程技术在SPF级大小鼠生物净化上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27期
     3 讨论

    20世纪50~60年代,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开始起步[12],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进步,在小鼠与大鼠中运用这两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得以广泛應用,在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构建、生物净化、克隆动物的建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3]。

    在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就是SPF级动物,这种动物不仅能排除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与结果的影响,还可以减少对一起饲养的同类与实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14]。SPF级动物凭借其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的特点受到了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其中C57BL/6J小鼠与SD大鼠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实验动物。

    通常在他处动物中心购买的小鼠大鼠,原实验室能够保证动物处于SPF级。由于多种原因,如从动物中心购买后的运输过程、实验室本身的安全级别较低,有可能会使应该是无特定病原体级的小鼠与大鼠感染微生物,无法达到无特定病原体级的实验要求。在过去的时候,对小鼠大鼠进行生物净化,常用的是药物处理,但这种方式的净化率较为低下且成本高[15]。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研究表明,胎盘的屏障作用能够防止病原微生物从母体侧进入胎儿的体内。研究人员利用此原理,大力发展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在生物净化中的应用[14]。为此,本院选择部分病原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的C57BL/6J小鼠与SD大鼠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