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下肢深静脉血栓
编号:13336024
集束性护理在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29期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组年龄24~68岁,平均(42.17±3.0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2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16例。B组年龄25~67岁,平均(41.28±2.9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3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及肌间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6%(2/47),肌间血栓为2.13%(1/47),均明显低于B组的17.02%(8/47)、12.77%(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029、5.486,P=0.045、0.014),见表1。

    2.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A组行为能力评分为(74.93±9.40)分、心理功能为(75.64±8.41)分、生理功能为(81.32±4.65)分、社会功能为(68.35±4.37)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干预前后下肢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下肢疼痛程度评分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术后一般都需要卧床休养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