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93803
瘢痕体质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切口32P敷贴治疗的临床价值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2期
     1.2 方法 (1)对照组术后切口给予常规处理,手术后不进行32P敷贴治疗。(2)试验组患者拆线后视切口恢复情况(术后10 d左右),及时进行32P敷贴治疗。治疗方法为:术后根据瘢痕体质者切口部位大小及形状,制作适宜尺寸的纸片。取适量放射性核素32P药液(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提供)均匀置于纸片表面,药液剂量控制为10~15 μCi/cm2。对滴过放射性核素32P药液的纸片进行烘干处理,完全干燥后,将其粘贴于大于纸片面积的医用橡皮膏表面,于纸片表面均匀覆盖塑料薄膜后,给予瘢痕体质者32P敷贴治疗。切口敷贴治疗频率为每次5~7 d,每月1次。连续治疗4次,瘢痕体质者的总剂量控制于15~30 Gy水平。期间根据瘢痕体质者的切口局部反应调整剂量。每次采用32P敷贴治疗后,于瘢痕体质者切口皮肤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植物油,以改善切口部位皮肤的放射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术后2、4、6、12个月的切口恢复情况:恢复良好为切口无红肿、瘢痕形成,或形成瘢痕高度小于1 mm;恢复尚可为术后切口表面红肿,形成瘢痕,瘢痕高度超出1 mm水平。记录患者的恢复良好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的计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SAS、SDS评分):SAS、SDS量表的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