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92271
广州市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4期
     3 讨论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的、传染性强,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是带菌的肺结核患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7],多年来该病不只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更威胁着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也阻碍着世界经济发展与进步,因为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呈慢性且治疗周期长等因素,无疑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沉重的压力及负担,从而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3]。肺结核病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药物对症,患者患病后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疗效产生很大的影响。肺结核本身具有传染性,感染的患者要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如担心疾病复发,病情加重进而传染给家人,还要接受社会对疾病本身的歧视,导致社交活动减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8-11]。部分确诊后的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会加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和焦虑,进而发展为消极、逃避的态度,这种情绪会给患者的家庭、日常生活、经济和工作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12]。肺结核病本身起病缓慢,病程长,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是种消耗性的疾病,发病时常伴发全身性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午后低热)、乏力、盗汗以及呼吸道的反应比如呼吸困难、气促、咯血等,加之大部分20世纪的老年人缺乏对结核病的认识,思想仍停留在旧时代,认为肺结核病是“绝症”“无药可治”“谈痨色变”,对肺结核患者歧视和趋避,这种社会行为因素大大刺激了患者的心理,使其人际关系变得敏感、紧张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