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86984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9期
     First-author’s address:Anshan Major Hospital,Anshan 11400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9.039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治中有不错的应用价值,指的是通过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变化分布等判断血液状况,完成疾病检查[1]。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发展,自动化越来越成熟,目前血常规基本达到机器自动化检验阶段,仅有一些基层或偏远地区可能还处于手动检验阶段。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检测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及白细胞(WBC)等水平,当受试者有不明原因所致疾病时,进行血常规辅助检验,对于疾病的明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4]。同时,血常规检验指标对治疗、用药或停用药物、继续治疗或终止治疗、疾病复发等均有指导价值,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血常规检验时,进行血液分析所需的试剂也出现了变化,传统溶血素为含氰溶血素,但随着无氰溶血素逐渐成熟开展起来,被证实无毒性,受到医院的认可,医务人员的青睐[5]。为了比较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本院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待的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收集体检者的血液标本。纳入标准:均为健康体检者。排除标准:将伴有视力、听力障碍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