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87001
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前1/2段及所属静脉损伤与信息处理速度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9期
     1 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瘤周引流静脉关系

    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sinusmeningiomas,PSM)是指起源于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sinus,SSS)外侧壁及与之相邻凸面硬脑膜的一组脑膜瘤,占脑膜瘤15%~20%[8],位于矢状窦区[3]。脑血管造影(driving safety alerting,DSA)显示各类型脑膜瘤血供丰富,影像学提示瘤内动脉网排列整齐均一。颈内、颈外或椎动脉是主要的责任血管,而位于矢状窦及大脑镰旁则多数由两侧大脑前动脉及硬脑膜供血,同时瘤体引流静脉侧支循环较多,主要为大脑上静脉(superior cerebral vein,SCV)分支,常不同程度累计及侵犯上矢状窦,故脑膜瘤常表现为瘤体大、血供丰富,引流静脉较多,而绝大部分位于大脑重要运动及感觉功能区,并压迫矢状窦致回流障碍[9]。因此肿瘤旁上矢状窦静脉回流特点有:静脉缠绕肿瘤甚至和肿瘤粘连,瘤周静脉在入窦前已与硬脑膜粘连,甚至长入硬脑膜[10],这些危险因素将增加术中损伤回流静脉风险[11-12]。一旦出现静脉损伤导致静脉(窦)回流障碍,可导致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和部分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可出现相关症状:如头痛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