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418092
通元针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20期
     [6]韩兴军,郑雅峰,王璇.灸神阙、针刺组穴对抑郁型大鼠行为学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135-139.

    [7]肖婷,馬天阳,徐祥清,等.大鼠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与小鼠社会挫败抑郁症模型的建立与行为学评价[J].神经药理学报,2018,8(1):45-53.

    [8]沈非儿,王欣君,何提珍,等.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和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1592-1596

    [9]余曙光,徐斌.实验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54-257.

    [10]周欣,薛文达,李守雪,等.不同抑郁症模型下证候差异的品系依赖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2):151-156.

    [11]丁凤敏,陈家旭,邹小娟,等.抑郁症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45-247.

    [12]姚莉红,成翔,张蕾,等.慢性应激性刺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抑郁症模型的建立[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1):35-37.

    [13]王颖,薛楠,刘小艳,等.慢性口服糖皮质激素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5):40-44.

    [14]曹利华,白明,方晓艳,等.基于临床病症特点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分析[J].神经药理学报,2016,6(4):19-23.

    [15]朱碧仪,庞从妃,蓝雪丹,等.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褪黑激素表达的变化[J].广西医学,2017,39(7):1032-1034.

    [16]庞从妃,朱碧仪,蓝雪丹,等.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建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4):355-358.

    [17]薛楠,陈建鸣,张宇,等.糖皮质激素在抑郁模型大鼠中对海马BDNF基因选择性剪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1-6.

    [18]黄庆嘉,吴林,陈炜,等.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J].四川中医,2017,35(11):212-214.

    [19]王继红,李月梅,黎崖冰,等.赖新生通元针法临床应用探析[J].中医杂志,2015,56(1):17-19.

    [20]张贵锋,闵水平,曾统军,等.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3):4-8., 百拇医药(祝晓忠 吴晓玲 张贵锋)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