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23期
编号:13413105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23期
     近年来,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腰椎融合技术之一[9]。手术目的是通过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该术式一方面能达到减压缓解或解除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能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维持腰椎的生物力学性能及功能。在脊柱伸屈运动时,牵张力产生于每一节段之间。若无任何控制脊柱屈伸活动所产生的牵张力,则可引起植骨块松动脱位。这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能有效控制节段间的伸屈运动,使植骨块不受伸屈牵张力干扰,而植骨块有效的承载功能又充分地分担了椎弓根螺钉的压力,避免螺钉松动断裂。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钉过程中未损伤神经根及周围小动脉,表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0-13]。

    在椎体间融合时,将自体骨颗粒植入椎间并与打压填实,不仅获得良好的即时支撑作用,同时能发挥松质骨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Ito等[14]通过临床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表明,自体椎板、棘突骨颗粒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具有相似的融合率,并且就一个节段而言,两者可获得同等的臨床疗效。本研究患者均采用了自体椎板、棘突骨颗粒椎间打压植骨,平均随访30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低于术前(P<0.001),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前(P<0.001)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