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28期
编号:13445957
DSA引导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28期
     脉冲射频是一种新型介入疗法,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定位准确性高、可重复操作性、不良反应少等优点[8]。脉冲射频主要是通过射频仪发出间断性脉冲式电流,再将这种电流传输至与针尖保持垂直的神经,形成一个局部高电压,发挥神经功能调节作用,使患者疼痛程度有效减轻[9-10]。此外,脉冲射频能够有效抑制神经纤维冲动传导,可改变疼痛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途径,进而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介质调控作用,使疼痛感显著缓解[11-12]。在镇痛机制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脉冲射频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功能的方式发挥镇痛作用[13]。

    以刺激方式为根据,可将脉冲射频分为PRF、连续射频[14]。连续射频主要是通过神经组织热损毁方式使疼痛传导通路遭受破坏,进而发挥镇痛作用,而PRF是通过脉冲式电流对背根神经节或者其他神经组织产生刺激,凭借神经调节机制表现出良好镇痛作用[15]。在机体中,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为背根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后,背根节通常会出现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浓度显著降低、脱水[16]。文献[17]指出,行PRF治疗时不会对脊神经根、神经纤维超微结构造成破坏性影响,而能够促进脊髓P物质与脑组织β-内啡肽水平明显增加,降低背根节P物质水平,由此可推测该种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背根脊神经节外周突对周围神经C纤维伤害性传入产生有效抑制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