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1
编号:13518024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血流峰值和椎动脉内径差异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
     随着检查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改进,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提升,颈动脉超声造影在判断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因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壁内血肿可视性,且血管腔视野较佳,在评估颈动脉斑块剥脱术后状况方面亦起到重要的作用[17]。颈动脉超声所测的血流峰值对血管狭窄、硬化较为敏感,通常在脑供血不足患者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CT血管造影未发现明显血管形态狭窄时,便已发现血流峰值有所升高。故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椎、颈动脉血流峰值的差异,以反映后循环TIA与后循环ACI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除与血流速度密切相关外,脑供血量与VAD、颈动脉内径均有关,并且与脑卒中血液代偿能力密切相关。既往研究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VAD和颈动脉内径会逐渐增大,而椎动脉与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会逐渐下降[18]。究其原因,可能因机体自身调节而引起。另有研究指出,相比右侧VAD,左侧VAD则明显增宽[19-20]。而本研究发现,后循环TIA组双侧VAD均明显低于后循环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因后循环ACI患者缺血状态更严重,使得VAD代偿性扩大。既往研究认为,后循环脑梗死与后循环TIA的临界椎动脉直径为2.70 mm[21],但该临界值在不同人群上亦有不同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