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7
编号:13498114
胃癌患者血清miR-378和miR-21表达变化及其诊断效能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7
     胃癌为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研究报道,早期进行根治术治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最佳手段[1],但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靶组织活检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确诊率高,但存在一定的取样误差,影响对疾病的评价[2]。目前临床上缺乏较为灵敏的胃癌诊断标志物,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低。微小核糖核酸(miRNA)具有高度保守性、时序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可耐RNA酶降解,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3]。其中miR-21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过表达,能够参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及耐药等反应,黄新造等[4]研究发现,miR-21高表达和肿瘤患者不良预后有关。miR-378为重要的相关基因调控位点,最新研究发现其异常表达和宫颈癌、卵巢癌等相关,但在胃癌中的生物功能报道较少[5]。尽管组织miR能够为肿瘤提供精确诊断,但其过程复杂、且创伤明显,容易伤及胃黏膜,从而限制其在肿瘤诊断筛查中的应用。血液样本具有获取方便、稳定性高等特点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