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7
编号:13498203
两种护理模式改善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态及对提高优质护理效果的价值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7
     2.2 两组产妇护理沟通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

    较 治疗前,两组产妇EP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EP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角色适应率及母婴同室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同室期间产褥感染、溢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乳汁分泌开始时间、第2天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和乳汁分泌开始时间<24 h、第2天乳汁分泌量足量、乳房Ⅰ度肿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78,P=0.040),见表5。

    3 讨论

    研究显示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迫使临床护理人员不得不重新审视母婴同室传统护理模式实用性及科学性,比如是否能真正解决护理工作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11-13]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