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2014
编号:13477820
高职男护生心理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4
     心理弹性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提出的,心理弹性是与危险因素斗争而产生的积极结果,面对困境,依然能够从容应对[12-13]。心理弹性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应激源的时候,自身行为反应的一种潜在体现。男护生内心环境与其他专业差别较大。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将影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分为家庭因素、家庭外因素及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及家庭外因素即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是在面临巨大威胁时,个体的保护性因素会起到主导作用[14]。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弹性变化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及后天锻炼和学习获取的保护性因素,在不同时间节点具备不同特点,因此,高职层次男护生心理弹性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学校方面的保护性因素提供依据。

    应付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应激源时,自身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策略。应对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评价以及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15-16]。笔者将应对方式理解为一种包含认知、态度、行为在内的带有重复性和习惯性的处理过程。带有严重的积极及消极的个人色彩。应对方式的研究资料较为多样化,影响因素较多,金叶[17]对华南师范大学和汕头大学的研究发现,求助与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关系,自责、解决问题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存在负性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9 字符